日前,东台市嘉丽发绣厂“绣娘”韩亚凤收到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韩亚凤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荣誉证书和牌匾。今年50岁的韩亚凤,用发丝刺绣,钻研发绣这门独特的民间传统技艺32年,一针一线续写着指尖故事。
入门后巧遇大师,情定发绣
韩亚凤出生于东台西溪,1990年7月高中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看着姐姐韩春凤从外面拿料回来尝试着做平绣(线绣),当时只有18岁的韩亚凤渐渐入了迷,韩春凤就让她试试。平绣虽然简单,但没有耐心和美术基础,想绣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韩亚凤面对绣稿,在姐姐的指导下,一针针、一线线,像模像样地绣起来。仅3个月时间,居然绣出了一幅单面绣《观音》,得到姐姐的赞赏,韩亚凤从此与刺绣行业结缘。
在韩亚凤随姐学习发绣的几年,她要负责将绣品送到嘉丽发绣厂进行后期制作和加工。有一次送绣品时巧遇厂长陈伯余,陈伯余招呼她到楼上绣房坐坐。这一看让韩亚凤傻了眼,十多位绣娘一字排开,飞针走线,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制作成功的发绣作品放满了大厅,单面绣、双面绣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陈伯余看出了韩亚凤的心思,“你们目前的绣品层次比较低、品种也比较单一,很难参与发绣市场的竞争。到我这儿来吧,我会悉心指导你,让你掌握全面的发绣技艺。”陈伯余说。其实,陈伯余通过前期了解,认为韩亚凤是发绣行业的可塑之才。陈伯余是“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东台市发绣行业领军人物,想在发绣行业有所作为的韩亚凤一口答应了。1995年7月,韩亚凤正式成为陈伯余的“弟子”。
潜心钻研技艺,屡创佳作
2014年年初,厂里决定把五代卫贤所作的《闸口盘车图》创作成发绣作品,并将此任务交给韩亚凤。这幅作品难就难在线条的处理上。为了绣好建筑物以及磨面器具,让这幅发绣作品中的“界画”特色展现出来,动手之前韩亚凤要做好上绷、选发丝、染色、设色、比照等四项工作。经过近7个月的精心绣制,全画建筑物和水磨器具,都是用“界画”笔法绘制,精细工致,在2014年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上,获得“艺博杯”银奖。
发绣作品《雄风》艺术挂屏,是韩亚凤历时近一年时间精心绣制的。韩亚凤采用平针加套针、局部则采用滚针、散套、点针等针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凭借其高超的技术含量,非凡的艺术效果,2015年12月,《雄风》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明代吴彬的《五百罗汉图卷》,享受作品的非凡造诣,韩亚凤等4名绣工历时3年,筛选10多个系列,近百余种自然色发,运用多种发绣散套针法技艺制作成功。高48厘米,长30米的《五百罗汉图卷》,再现原画作经典神韵,堪称发绣工艺制作中的典藏品。
填补多个空白,申请专利
韩亚凤在发绣艺术的天地里尽情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一枚枚奖牌是对她痴迷发绣艺术最好的褒奖,从事发绣工作以来,她先后获得了国家、省、市奖项10多项。2005年她创新研制出夫妻结发绣、胎毛绣,填补了发绣史上的空白。2017年研制微发绣作品,发明独创微发绣针法几十种,填补了发绣史上又一个空白,正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韩亚凤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人。自2019年2月创办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来,她先后带徒讲课300多人次,其中有40多人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盐城市工艺美术名人、东台市“十佳绣娘”、发绣高级技师等。
韩亚凤先后携绣品赴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瑞士、美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得到了外国友人赞赏,增加了中国民间工艺品知名度,促进了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
(武桂成 宋晓华 文/图)
来源:盐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