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主席台,主要领导PPT辅助演讲图文并茂,专家现场“问诊把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依次上台“交作业”、谈心得……日前,大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这场别开生面、“教学相长”的分享大会,处处透露着该区全力以赴推进产业链式发展的坚定决心,释放出大丰“奋力建设高质量产业基地,勇当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排头兵”的强烈信号。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近年来,大丰区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扎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连续三年超千亿,2021年突破1400亿元。
聚焦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寒冬时节,大丰沿海滩涂上,一座座风电机组如长龙列阵,气势非凡,风车飞舞间,绿色能源源源不断输出。从仅有金风科技一家风电企业,到现在风电整机及相配套的电机、叶片、海缆、塔筒、机舱罩、叶片成套芯材等研发制造及运维服务全产业链条形成,大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大丰区新能源装机预计突破360万千瓦,装机规模全市第一。这是该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统筹链式发展和创新驱动,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丰区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实体经济为立足之本,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数字经济为根本引擎,不断推动产业基础“强基”、产业配套“强链”、动能转型“强劲”,让产业发展的条件更好、基础更牢、后劲更足。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全面启动建设,大丰正迎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该区*《2022年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措施和推进机制,给未来产业发展划定了“路线图”。
聚焦实体经济,大丰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产业“千百亿”工程,力争三年左右时间培育新能源及装备制造1个千亿级产业,钢铁、造纸、化工3个500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2个百亿级产业。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主攻智能制造,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三年行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培育数字服务、新能源服务、检验检测等新型业态,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力争全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20亿元。
攻坚重大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重大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引器、动力源。1月6日,投资100亿元的蜂巢动力电池作为全市产业发展大会暨重大项目建设动员会唯一现场项目开工建设;去年,投资30亿元阿特斯三期、20亿元正泰新能源二期等一批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优质项目密集签约,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开竣工……一个个产业链重大项目的开花结果,有力撑托起大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腾飞梦。
抓发展必须抓项目,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大丰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突破顶天立地重大项目,落户铺天盖地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围绕晶硅光伏、风电装备、动力电池、车联网等9条重点产业链,该区编制产业链全景图、招商地图、“链主”企业清单、重点环节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等“两图三清单”,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瞄准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行业前10强等知名企业开展“按图索骥”式精准招商。
去年,该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招商,先后赴上海、深圳、珠海、苏州、北京等地拜访重点客商,与企业高层座谈交流,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先后成功举办5·18投资环境说明会、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说明会等专题招商活动20余场次,全区累计新签约项目预计可达160个。
提升服务效能,厚植优质产业生态
在天合光能大丰工厂生产车间内,一片片超高功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飞驰在生产线上,技术人员依托专业设备,检测成品的各项效能指标。“项目能够迅速落地并实现销售,与当地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分不开。”天合光能(盐城大丰)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西全介绍,大丰工厂从开工建设到全部建成投产,仅用200多天,满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35亿元。
天合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是大丰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厚植优质产业生态的默默付出。该区对重大项目实行“零审批开工”创新机制,通过减放结合、承诺先行、容缺后补等方式,促进重大项目签约即开工、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通”APP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审批事项减少18.5%,申报材料减少70.8%,审批用时减少45.3%。此外,“保姆式”服务在项目计划、建设到竣工的全生命周期贯彻始终,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尽心竭力的贴心服务、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的高位推动……一颗又一颗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的“定心丸”,为推进项目建设夯实了“底盘”。
江苏中车全球功率最大12兆瓦海上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将批量出口欧洲市场;长102米的双瑞风电10兆瓦—SR210型叶片在江苏双瑞顺利下线,不仅是我国首款百米级叶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10兆瓦风电叶片……大丰区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全面助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今年,该区将重点实施企业“1234”工程,年内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市级星级企业总数达30家,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
(张兆领 李拥钧 杨芸芸)
来源:盐阜大众报